来源:黎兜兜
最近秋意越来越浓,朋友圈又兴起了“秋天第一杯奶茶”的风潮。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奶茶成了仪式感,成了习惯,成了我们生活的必备品。怪不得有句梗说:
年轻人的血管里流动的不是血液,而是奶茶。
但你能想象吗?这样的调侃竟然变成了现实——
前段时间,长沙一名年轻的女教师因为重度昏迷被送到了抢救室。
当急诊护士抽血化验时发现,她的血液呈现的居然是奶茶一般的乳白色!
原来是因为她酷爱喝奶茶,也正是这个过度的“嗜好”,使她差点命悬一线。
除了“奶茶血”,还有些人甚至为此付出了下体溃烂、截肢的代价!
更为可怕的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0?1
“奶茶续命”是不少人的口头禅,但是最近广西的一位小伙却因为喝奶茶差点“要命”。
他非常喜欢喝奶茶,甚至用奶茶代替一日三餐。
很快,他的体重飙升到了130公斤。
身体的异样可不止长胖。他时常还会感觉呼吸困难。
终于有一天,他昏倒在了家中。在被家人发现送往医院的时候,他已经陷入深度昏迷状态。
身体的各项指标全面“飘红”,机体的功能紊乱使他足足昏迷了7天。
奶茶很甜,但这样的苦果却让常人难以承受。
更可怕的是,因重“奶茶病”而遭受病痛折磨的群体越来越年轻化。
12岁的女孩小玉,因为每天都要喝两杯奶茶,体重飙升至了83kg。
同龄普通女孩的体重在40-50kg之间,也就是说,小玉的体重已经远超同龄人2倍之多!
这样的高负荷体重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困扰:被同学嘲笑、只能穿与自身年龄不相符的成人尺码衣服、大腿两侧永远被裤子摩擦出血等。
父母带她前往医院检查,被诊断身患肥胖症、高脂血症。
16岁的男孩小何,因为每天喝两三杯奶茶导致痛风缠身。
因为无法独立行走,也没法正常社交,他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在本该和其他同龄孩子玩乐的年龄里,他却被迫只能成为不合群的人,身心备受煎熬。
网上一搜,“奶茶病”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人说,这些都只是小概率事件。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是我们对手中的奶茶知之甚少。
02
一杯甘甜醇厚的奶茶中,蕴含着太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杀手”。
首先,许多奶茶店为了节省成本,会购买低廉的奶精“植脂末”。而它进入人体后容易产生一种劣质脂肪——反式脂肪酸。
一般的脂肪在进入体内后7天就可以代谢掉,而反式脂肪酸则需要51天。
对于有减重需求的女孩们来说,这意味着你必须比其他人多花费1个多月的时间才能达成减肥目标。
除此之外,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植脂末本身含糖量就极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每天摄入的添加糖应该控制在 25g 以下。
而一杯650ml的奶茶,含糖量就高达34g,相当于4碗米饭和14块方糖。
长期摄入过量的糖量的后果不只是长胖,还会增加死亡的风险。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有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的人会诱发糖尿病,寿命比正常饮食的人短10-20年。
早在几年前就有相关的数据报告显示:
全球每8秒钟就有1人因罹患糖尿病而丧生,每年有400万人死于糖尿病,更多的人还因糖尿病并发症而饱受折磨。
携带着糖分流转的血液,带来的是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视网膜病变后的失明、肾脏衰竭后引发的尿毒症等。更可怕的是:糖尿病一旦发生,就终身无法根治。
在这些不幸患病的人里,大多都是重度奶茶、甜品爱好者。
即便如此,对于当代人来说,明知道吃糖不好,却还是想时不时来一点“甜”。
如果实在难以抗拒“甜味”所带来的快乐,我们是否可以转而选择无糖、0糖饮料呢?
03
近年来,许多奶茶爱好者已经有了“控糖意识”,他们选择喝“无糖奶茶”。
但事实远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简单:不加糖奶茶并不等于无糖。
它只是将甜度那一栏在组成部分中抹去,而糖其实还藏在奶茶底和小料中。
1个中杯(500 毫升)的无糖奶茶里就可能含有 25 克糖。也就是说,奶茶茶底其实都自带“五分糖”。
除了“无糖奶茶”,现在市面上还有许多宣称“0糖”的饮料。
那“0糖”饮料,可以放心大胆喝吗?
如果你曾留意过商品包装,就会发现,这些产品的包装上都写着“不额外添加糖”,或“无蔗糖”。
而这些其实都是商家的“文字游戏”,“不额外添加糖”却还是有甜味的原因在于:产品额外添加了“甜味剂”。
与蔗糖相比,它们的热量更低,更不易引起血糖的升高。
但甜味剂却会在大脑中产生兴奋和轻微上瘾作用,可能会引导你情不自禁地摄入更多的高糖、高热量食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更喜欢“可乐配炸鸡”的原因。
总而言之,在口味和健康的矛盾里,“0糖”、“无糖”只能说是折中选择,但算不上是最健康的替代品。
最后。
矛盾的是,很多人即实知道不健康,但还是忍不住。
奶茶饮料香甜可口,但若纵欲过度,燃烧健康的风险我们难以承受。
可以理解,生活太苦,我们都需要一点“甜”。
但生活的快乐并不是只能靠甜的味觉刺激分泌的多巴胺得来。
《平凡的世界》里说过:我们的每一种欲念,都有胃口,不可太饱。
可乐奶茶可以喝,但一定要记得适量。
要知道,年轻不是透支的资本。
有些沉重的代价,我们本可以不必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