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视剧何止是不一样,简直是完全不一样。
提前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很多人对纪晓岚的认识并不全面,主要是由于资料不够,百度能够获得的资料,往往千篇一律,一个抄一个,只为博眼球。
真实的历史当年有记录,例如历代皇帝的起居注、实录等等资料,但这些资料往往浩繁,且往往珍藏于图书馆,即使网络资源也是有偿的,很少有人能看得到。再加上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研究历史的专家或学者,对历史的细节并没有那么清楚。
我下面所说的,大多来自高宗实录,绝非空穴来风。
大学时,正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之际,我在乌鲁木齐人民公园鉴湖游览,发现里面居然有一处地方,叫阅微草堂,
旁边挂的匾额上写着这里曾经是纪晓岚流放期间的居所,当时不禁让我兴趣大起,怎么也没想到电视里的纪晓岚居然来过乌鲁木齐,
随后认真对纪晓岚研究了一下,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纪晓岚在乾隆朝并不受宠,且一度被遗弃。乾隆十九年(1754年)他考中进士,开始他的官宦生涯,然而乾隆皇帝在位期间,虽然认为纪晓岚学问不错,对其才学多有欣赏,但对纪晓岚绝对没有达到宠爱或者重用的地步。根据《清实录》记载:“高宗谓刘墉、纪昀、彭元瑞三人皆资深,墉遇事模棱,元瑞以不检获愆,昀读书多而不明理,惟诰在直勤勉,超拜东阁大学士,明诏宣示,俾三人加愧励焉”。
康熙、雍正和乾隆年间,受重用的文官往往被委以实职,作为封疆大吏,主管一个地方,譬如刘墉(其父死后,就任太原知府),或作为封疆大吏,监督军队这样的国家命脉,譬如林则徐、左宗棠。然而纪晓岚终其一生都不曾得到过这样的机会,反而几受牢狱之灾。许多人可能会说,纪晓岚不是一直在担任武英殿、国史馆等纂修或编修这样的重要职务吗?怎么能说乾隆不器重他?
对于这一观点,我只能呵呵。实际上,到底什么叫受宠?举个栗子,如果你是皇帝,你会让你的亲小弟去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负责编纂《中华民国志》(纪晓岚曾经负责编修契丹国志),还是让他就任太原市市委书记?更何况纪晓岚不但一生不曾外放做官,反而惨遭革职流放
乾隆三十三年(1768),他被流放乌鲁木齐,在那个年代流放到乌鲁木齐的,大多是重刑犯,仅从刑罚上就可以看出,皇帝对他并无半点怜悯或照顾之情。
第二、纪晓岚曾为亲情徇私,惨遭流放。1768年,由于他私自将乾隆准备严查两淮盐政的事,透漏给了自己的亲家卢见曾(纪晓岚的长女嫁给他的长孙卢萌文)。
卢见曾在清代也算是一代能臣,著名的扬州八怪和撰写儒林外史的吴敬梓老先生曾经都受过他的恩惠。
这个人在清代以善于治水,而享誉雍正一朝,雍正三年(1725), 卢见曾被委任为四川洪雅县知县,雍正十三年(1735),卢见曾被调为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雍正皇帝本人对卢见曾可以说是厚爱有加,可惜的是雍正只在位不到14年(1722-1735)。
在乾隆年间,刚开始,卢实际上混的还是不错的,乾隆元年(1736)卢见曾被任命为两准盐运使(治扬州),乾隆九年(1744), 卢见曾被补为直隶滦州知州,1745年又升为永平府知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73 岁的卢见曾退休,告老还乡,乾隆三十年,乾隆下江南时,曾经专门莅临卢家,为其题写匾额“德水耆英”,可见老头当年是很牛的
可惜的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退休6年后,有人向乾隆告状,说历任两淮盐政贪污,造成国库亏空,乾隆密令严查,卢见曾被逮论绞,当年就病死于狱中,而纪晓岚则因为徇私枉法,私自将乾隆的谕旨悄悄传递给了自己的亲家,而被革职。
纪晓岚作为文官,为什么要这样帮自己的亲家?我想这也不用细说吧,他的亲家和他之间至于有什么“礼尚往来”,我相信也毋庸置疑。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当然不应苛求古人,毕竟那是一个封建时代,而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亲戚朋友,即使是当代,这类事情可以说也是层出不穷。但把他作为一个像海瑞那样的对象来学习,就太不应该了。
第三、纪晓岚与刘墉交好,与和珅并无过节,晚年终成典范。说起刘墉和纪晓岚,一般人很难想象他们之间会有什么交集,然而纪晓岚的一生可以说都与刘氏一家有着极深的渊源。可以这样讲,如果没有刘墉的父亲刘统勋,那就不会有后来的纪晓岚。纪晓岚先是受教于刘统勋,后又在两淮盐政案中,被刘统勋查处,再后又经刘统勋举荐,负责编纂四库全书,有生之年得以生入玉门关,被皇帝从乌鲁木齐召回。
刘统勋在清代历史上是个真正的严格执法,刚正不阿的好干部,他虽然与纪晓岚有着师生之谊,但当乾隆皇帝让他负责查办纪晓岚亲家的案件时,他没有徇一点私。
这一点从他死后的谥号中也可以看出来,他死后乾隆为其赐谥号文正,这是有清一朝第一个“文正”。要知道这个谥号,是清代文官一生的梦想,像曾国藩这样的大牛,几乎一人托起晚清中兴重任,这样的能臣,在死后才获得这一殊荣,仅此就可见刘统勋在乾隆心中的地位。刘统勋死后,乾隆爱屋及乌,直接任命刘墉担任太原知府这样的实职高官。
而纪晓岚由于深受刘统勋举荐,得以还朝,终其一生,对刘统勋敬佩有加,甚至将刘统勋作为其学习的对象,在给山东历城方坳堂题写的墓志铭中,他甚至引用刘统勋的话写道:“刘文正公有言曰:‘士大夫必有毅然任事之心,而后可集事;必有无所奉就附和,而后能毅然任事;又必一尘不染,一念不私,而后能无所奉就附和。至于仕宦升沉,则有数也,君子弗论也。’余承师训,恒抱愧心.”
可以这样讲,自新疆流放归来后,纪秉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作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对刘墉更是极尽提携和关心照顾,刘墉在朝中如有不明之事,往往将纪晓岚作为请教、学习和倾诉的对象,一诉衷肠。
说一点题外话,纪晓岚虽在乾隆时并未受宠,但他的儿子嘉庆皇帝对纪晓岚还是不错的,嘉庆元年(1796年),纪晓岚得以执掌兵部,任兵部尚书(国防部长),这个部门的核心地位在历朝历代是毋庸置疑的,嘉庆二年,1797年,又任吏部尚书(中组部部长),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要知道吏部居六部之首啊,这个职务曾经也是和珅的官,也是和珅发家致富的源头。
到了嘉庆八年(1803年),6月15日是纪昀八十寿辰,嘉庆皇帝专门派人为其贺寿,其死后,嘉庆还专门撰写碑文,以示哀悼。
相传纪晓岚在去世前,把儿孙叫到床前道:“我以三十一岁入翰林、至今已五十春秋。领纂四库书时,又得以遍读世间之书,人间的酸甜苦辣艰辛险阻,可谓全然皆知。有几句话,你们要牢记在心上:贫莫断书香,富莫入盐行;贱莫做奴役,贵莫贪贿赃。”儿孙们一一含泪应诺。
此后,纪家后人收集整理纪晓岚留下的文章警句和器物铭文汇集成了“纪氏家训”。其中包含修身、勤学、清廉、劝善多方面,借以教导后人乐守清贫、书香传家。
今天,中纪委将海瑞、纪晓岚一起作为干部廉洁守规的典范。
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相对比张国立老师扮演的纪晓岚,我只能感叹,影视文化真的是门艺术。
那么言归正传,铁扇我今天就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纪晓岚。其实在正儿八经的历史上,纪晓岚与和珅,他们俩真不是死对头的关系,而是望年之交。纪晓岚比和珅大了 20 多岁,这中间差着一代人呢,这俩人不仅和咱们大众从经典电视剧里认知得不一样,还有一段趣事。
当年纪晓岚是四库全书的副总编,而总编辑,正好就是和珅。事情发生在夏天,天儿特别热,这个胖子一般都怕热。你甭问我为什么知道,反正就是怕热。
那时候又没有空调什么的,所以纪晓岚就一边写书一边擦汗,这和珅跟边上看着怪心疼的,就对纪晓岚说:「老纪呀,你把外套脱了吧,穿一个大裤衩得了,反正皇上也不过来,不碍事,我也不嫌你寒碜。」
纪晓岚一听,这不瞌睡来了送枕头吗,正合心意啊,还就真把上衣和长裤都给脱了,叼着烟锅子,光着膀子穿个大裤衩,和珅还专门找了个人给他摇扇子。
要么说怕什么来什么,乾隆皇帝这晚也是吃饱了撑的,再加上热,就出来遛遛弯。不前不后的就这么遛到这来了。要知道,在皇上面前光个上身,穿个裤衩,除了皇后和嫔妃敢这,那剩下的可都是要砍头的死罪。为什么?这叫衣不蔽体、君前失仪,理当问斩。
和珅着急忙慌的,就让纪晓岚赶紧躲桌子底下去,千万别让皇上撞见。刚藏好,这乾隆就迈着四方步进来了。乾隆一看,副总编不在,就眯缝着眼撇着嘴问和珅:「和爱卿啊,咱们这纪副总编呢?」
和珅赶忙就说:「回禀万岁,纪晓岚今天身体有恙,微臣就让他先回去休息了。」
乾隆这么一听,也不好说什么,拧身就走了。本来他憋着要调戏一下纪晓岚,给自己解解闷,这下人不在,那就只能算了。这么一来,和珅还算是救过纪晓岚一命。
这乾隆虽说是吃饱撑的,但他为什么就有事没事的想调戏和捉弄纪晓岚,去拿他开心呢?其实,和纪晓岚真正关系不太好的,不是和珅,就是他的顶头上司乾隆皇帝。要知道乾隆是个典型的外貌协会会长,超级颜控。这一点不仅仅针对女性,而是针对所有人,尤其是他的臣子们。
乾隆的用人标准是除了有才华之外,还得有颜值,就是说内在和外表都必须要在线。咱要说这纪晓岚,要真的生成张国立老师那样,风度翩翩,仪表堂堂的,也还罢了。可他实际上长得比笑星宋小宝还矮黑丑。关键人家宋小宝瘦,咱纪大人还是个胖墩。用 6 个字来形容他的模样,那就是土肥圆矮黑丑。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邓之诚先生就说,纪晓岚本人的面貌是「貌寝短视」。也就是长得丑还近视眼,这不要了亲命吗。还得说是时势造英雄,纪晓岚长成那样可人家有才,还是有大官当。
可是乾隆和纪晓岚的君臣关系不太融洽,就是因为乾隆嫌他丑,原因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按现在的话说就是:「谁让你丑啊,这就是原罪。」这一点,有个事例可以体现一下。
话说有那么一回,纪晓岚对乾隆巡游、微服私的种种行为,稍稍提一点意见。劝皇上注意身体,以国事为重,别整天就知道公款吃喝玩乐,还全国到处撩妹。这一下乾隆就炸了,指着纪晓岚骂道:「朕不过思量尔等文学尚优,如此便恩准众人与你辅修四库全书,不过将尔等视为娼优眷养罢了,怎敢与朕妄谈国事!」
看到了吧,翻译一下就是:「哥只不过觉得你肚子里有点墨水,才让你编写四库全书,不过就是把你当失足妇女一样看待,你还敢跟哥谈国事。咋的小老弟,你是要上天呢?」
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确实挺过分,堂堂一国之君,竟然把自己任命的教育部正部级领导比做失足妇女,真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估计当时纪晓岚心中已然问候完乾隆八辈祖宗了。
不过纪晓岚他并不傻,修四库全书,看似挺风光的,实际上是鞋子松紧,只有脚知道。这份差事的苦,也只有这帮修四库全书的人知道,这并不是一份美差。
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电视剧中的纪晓岚诙谐幽默,铁齿铜牙,但是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不如我们来问问《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纪晓岚的扮演者,张国立先生。
不得不说,历史上的纪晓岚和电视剧差别还挺大。
那么作为扮演者的张国立先生,又是怎么理解纪晓岚这个人物的呢?
喜马拉雅有幸请到了张国立先生,来和我们分享他的枕边书。
而他向我们推荐的,恰恰就是纪晓岚著的《阅微草堂笔记》。
他告诉我们,他不仅和扮演和珅的王刚老师有着不解之源,和纪晓岚的渊源,也是早早展开。
我年轻那会儿,大概是八十年代初吧,当过一段时间的播音员,在电台里做广播,读读连载小说,演点儿广播剧什么的。
不瞒您说,算是小有成绩,当时我的老搭档王刚老师,因为演播《夜幕下的哈尔滨》而名声大噪,我们俩被称作“南张北王”。
说这段陈年往事呢,是和我要推荐的这本《阅微草堂笔记》有关。
我们当年在电台演播的小说,非常讲究可读性,得能引人入胜,让人听得欲罢不能,你这节目才算合格。
八十年代,读书氛围浓厚,为了做好这差事,我当时也找了不少小说来读。其中就有清代纪晓岚写的这部《阅微草堂笔记》。
没想到,我和这部小说的缘分远不止于此。2000年,我参演了《铁齿铜牙纪晓岚》,演的就是纪晓岚。
此后呢,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这部电视剧一连拍了四部,我和这位纪大烟袋,有点儿分不清楚彼此了。
为了更好地理解纪晓岚这个角色,我又多次阅读了这本书。
这也是我和您分享它的原因,因为我对它和它的作者都很熟。
说起纪晓岚这人啊,您脑海里也许第一时间会蹦出我的形象来,不是自夸啊,我应该比他要帅点儿。
史书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就是说相貌丑陋,还是近视眼。他大名叫纪昀,字晓岚,是今天河北人。他眼睛近视,估计和爱读书有关。
纪晓岚活了八十一岁,三十岁考中进士,开始做官,他这个官和别人不大一样,一辈子主要就是博览群书,写写画画。
您一定听说过赫赫有名的《四库全书》,这套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套丛书,从乾隆三十八年到乾隆五十二年,花了十四年才编纂完成。
参与的学者有360多人,纪晓岚就是整套书的总纂官,相当于主要负责人。
根据统计,整套《四库全书》共收录经史子集3462种图书,79338卷,36000余册,约八亿字。
基本上把乾隆以前,中国历史上所有的书都收进去了。
为了方便查阅,这三千多种图书,需要一个目录,就是著名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本总目提要,要对每一本书做一个简要介绍,同时还要点评它们的优劣。
提要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纪晓岚写的,要想写介绍和评论,你至少得读过这书吧,由此可见,纪晓岚的阅读量是多么的惊人,他的学问是多么的大!
我说这么多,就是为了向大家说明,纪晓岚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是积累了很多年的结果。
他是在乾隆五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789年开始写,到嘉庆三年,也就是1798年才写完。
他1805年就去世了,也就是说,他是在人生的晚年,在读了一辈子书,做了一辈子学问,经历了几十年的人生百态之后,花了十年的时间,写下了这本《阅微草堂笔记》。
因此,这部短篇小说集一问世,马上就成了超级畅销书,和《红楼梦》《聊斋志异》一起,成了清代人的必读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
纪昀本长文笔,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
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概括一下就是说,纪晓岚这书写得精彩,有很多奇思妙想,还很幽默,他并不是因为官做得大,才让自己的书流传下来的,而是因为书本身写得很好。
到现在,两百多年又过去了,《阅微草堂笔记》仍有很多人在读。
两百年后,还会有人看我演的电视剧吗?
这我可就没那自信了。不过,我觉得写作和演戏有些道理是相通的,天生的作家和演员是极少的,平常人就是得长期积累,厚积薄发。
我前面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您应该明白,《阅微草堂笔记》凝聚了纪晓岚一生的功力,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特点呢?
要说它的特点,就不得不提到《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在一般读者当中,知名度更高,也改编成了很多影视作品。
《阅微草堂笔记》呢,则恰恰是因为纪晓岚不满意《聊斋志异》的写法,而创作出来的。
这么说来,纪晓岚岂不是把蒲松龄当成了自己的对手?
还真是这样,蒲松龄是康熙年间的人,他写的《聊斋志异》要比《阅微草堂笔记》早了一百年。
那么,纪晓岚为什么不满意蒲松龄的写法呢?这和我国古代文言文小说的写法有关。
文言文小说,是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的,著名的比如《搜神记》《世说新语》,这些小说的特点是篇幅很短,文笔十分简练,没有太多想象的成分。
到了唐朝,开始流行一种叫传奇的作品,传奇的篇幅很长,长的能有几万字,故事讲得生动曲折,还加入了很多作者自己的想法。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模仿了唐代传奇的写法,故事曲折离奇,篇幅也长。纪晓岚则更欣赏魏晋时期那种质朴、简短的文言小说。
于是,在《聊斋志异》流行一百年以后,他开始反击,写下了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
按我们现在的观念来说,这两种风格的小说都挺好啊,没必要较劲,可是纪晓岚不这么想,如果没有《聊斋志异》的刺激,他不一定能写出《阅微草堂笔记》来。
他就是想用作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压一压《聊斋》的风头。
纪晓岚确实做到了,书写出来以后,风行天下,后来很多作家模仿他的写法,著名的如袁枚写的《子不语》,等等。
每次想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感慨,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创作,参照物都是很有必要的,作家如此,演艺圈也是同样道理。
刚开始唱歌、演戏,经常需要一些参照物,要么是为了模仿他,要么是为了规避他的一些问题,参照物能让你更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闲话不多说,我们赶紧看看《阅微草堂笔记》究竟讲了哪些内容。
这本书能长盛不衰两百年,当然是因为它有很多好故事。
坦白讲,论精彩程度,《聊斋》也许更胜一筹,但说到故事的趣味性,那《阅微草堂笔记》可就强多了。
它的内容大多是些狐妖鬼怪,只不过,这些怪力乱神的东西,非但不让人觉得可怕,反而有些滑稽,甚至是搞笑。
例如有个故事说,一个姓曹的人,在朋友家过夜,朋友跟他说,书房里有鬼,你不能住在这儿,他不信这个邪,非要住在书房。
到了半夜,果然有个薄薄的东西从门缝里钻进来了,展开以后,居然是个女人。
这个人看到以后,一点儿都不害怕。忽然,那个女子散开头发,吐出舌头,做出吊死鬼的样子。
曹笑着说:
头发还是头发,只不过稍微乱了点儿;
舌头还是舌头,只不过稍微长了点儿,有什么好怕的。
女鬼大怒,直接把自己脑袋摘下来放在桌子上。
曹就乐了,说:
你有脑袋的时候我都不怕,何况你现在没脑袋呢。
把这女鬼给气的,扭头就跑了。
跟我们通常想象的那种,出来就要害人的鬼不一样,《阅微草堂笔记》里的鬼特别爱跟人较劲。
有个故事记载的是著名学者戴震家的事。
戴震有个长辈,住在一间空屋子里,大家都说这个屋子闹鬼,这个长辈却说自己不害怕,到了晚上,鬼果然现出原形,阴森寒冷,让人觉得浑身冰凉。
这个巨大的恶鬼问:你真的不害怕吗?
长辈说:对,我不害怕。
鬼就变成各种凶恶的样子,又问:你还不害怕吗?他又回答不害怕。
恶鬼这回语气变软了,说:
我不赶你走,就是讨厌你说大话,这样吧,你只要跟我说个怕字,我就离开这屋子。
结果这长辈也很倔,说:我真的不怕你,随便你吧。
鬼还好意相劝,劝了好多回,长辈就是不认怂。鬼叹了口气说:
我在这儿混了三十多年,没见过你这样的驴脾气。
说完就走了。这个鬼好笑的地方在于,它没有伤害人,反而跟人商量,求求你了,你就怕一下我吧。不幸遇上了这样的硬茬,鬼也没辙。
《阅微草堂笔记》里的鬼还特别爱凑热闹。
有个叫吴士俊的人,跟人争斗,输了,一怒之下,想在村子外面找个安静的地方自杀。他刚走出门,就有两个鬼过来邀请他,一个说跳井好,一个说上吊更好。
两个鬼一左一右拉扯他。吴士俊不知道该跟谁走。幸好来了一个朋友,把这俩鬼给打跑了。
感觉这些鬼啊狐啊,都特别爱掺和人间的事儿。
另一个故事说,京城里有座道观,道观里的和尚做法事,挣了很多钱,晚上,道士和徒弟在油灯底下算账,算来算去少了几两银子。
两个人互相指责,半夜三更还没完没了。
这时候,房梁上的狐狸突然说话了,它说:
我困得要死,想睡个好觉,却被你们吵醒。
这几两银子,你本来要去买春药的,经过妓女刘二姐家门口,二姐让你买金戒指,你随手就给了她。
你怎么忘了呢?
道士听完羞得半死,默默收起账本儿就出去了。
我觉得呀,这些故事对我们搞影视剧创作的人,很有借鉴意义。
比如有一副很有名的对联,是我扮演的纪晓岚和和珅斗嘴,两个人看到一条狗,和珅问:是狼是狗(谐音侍郎是狗)?拐着弯儿骂纪晓岚。
纪晓岚回答说,尾巴上竖的是狗,下垂的是狼。上竖是狗(谐音尚书是狗),怼回去了。这个故事和对联,其实出自清代人的笔记,被编剧写进了剧本。
《阅微草堂笔记》有1200多条故事,我只是随手摘了这么几篇。精彩的故事,书里还有很多。它们的很多桥段和写法,值得我们当代的创作者学习利用。
一本书光是好看,未必能长远流传。
《阅微草堂笔记》除了有大量吸引人的故事,它还能反应当时人的真实生活。
熟悉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世风民俗;了解一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光靠一些干巴巴的历史书,或者读一些统计数字,是得不到真相的。
《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段段故事,给我们描绘了清朝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真实的生活细节。
这点对于演员来说也非常关键,拍个古装戏、清宫戏什么的,如果对古代生活毫无概念,对古人的思想观念也一窍不通,那样就很难把握角色。
比如我们知道古代经常发生大饥荒,会死很多人,但是具体细节是什么样的,历史书上可能只会写一句“某年某地饥荒,人相食”而已。
纪晓岚却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说他的邻居周某,祖上是做生意的,那会儿是明朝末年,河南、山东一带遇到大旱和蝗灾,草根树皮都吃光了。
于是发生了人吃人的事,官府也管不了。很多妇女和儿童,双手被反绑着,赶到市场上去卖,叫做菜人。
屠夫买走以后,就像杀猪杀羊一样,把他们屠宰掉。
这个周某的祖先,有一次从东昌做生意回来,到市场上吃午饭。屠夫说:肉没有了,稍等一下。
很快就看见他拽了两个女人到厨房里,说:客人等了很久了,先拿一只蹄子来。
周某的祖先赶紧阻止,但还是来不及,其中一个女子的胳膊被砍断了,另一个吓得瑟瑟发抖。
周某的祖先动了恻隐之心,就把这两个女子赎了出来,一个女子后来死了,另一个嫁给了周某的祖先。
都说周家是要绝后的,就因为做了这样一件好事,才让他们家的香火又延续了几代。
纪晓岚本来是用这个故事讲因果报应的,但是从侧面我们能知道饥荒年代,老百姓的生存环境是多么恐怖。
有句话你一定听过,叫“吃人的礼教”,清代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礼法非常严酷。
纪晓岚记载了一个医生的故事,说有天晚上,一个老太太拿着一对金手镯来找他买堕胎药,医生很吃惊,拒绝了;第二天,老太太拿着更多的钱来买,医生还是拒绝了。
过了半年多,医生做梦,突然到了阴间,有个披头散发的年轻女子,向阎王控告医生。医生说,你因为奸情怀孕,跟我有什么关系。
女子说:
当时我刚怀孕,吃了堕胎药,我可以不死。
你不给我卖药,我只好把孩子生下来,被家里人逼得上吊,孩子也死了。
你不卖药给我,害死了我们两条人命。
可想而知,这个女孩儿一定是被那些,为了维护所谓家族荣誉的长辈,硬生生逼死的。读完这个故事,你大概会明白,什么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了。
《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很多能表现那个时代风貌的小故事,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节庆礼仪;无论是孝子贤孙,还是贪官污吏;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科场举子。
在纪晓岚的笔下,都像播纪录片似的,让我们能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先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听郭德纲的相声,他总是说,相声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对演员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年纪越大,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
阅读前人的著作,不但有趣、长见识,也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所以,我要把这本与我缘分很深的《阅微草堂笔记》分享给你们,希望它也能给您带来收获。
以上内容来自喜马拉雅《明星枕边书》
-喜马拉雅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铁齿铜牙纪晓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两袖清风的文人形象。但影视剧中的纪晓岚是被艺术化的人物形象,历史上的他,远比影视剧复杂。
纪昀,字晓岚,为清朝官员纪容舒的次子。出生于官宦人家的纪晓岚,从小便学习四书五经,和中国传统社会的众多儒生一样,他的人生目标也是出仕做官。
在16岁那年,纪晓岚迎来了人生的两件大事——回乡奉命完婚与参加科考。出乎意料的是,纪晓岚回乡的第一件事便是奉命完婚,而不是参加科考。成亲后的纪晓岚对学业的专注度自然就下降了,这时的他要面对回乡后的第二件事,参加童生试了,结果不言而喻,失败了。
张国立饰演的纪晓岚
纪晓岚年少“神童”,不甘落败,之后便加倍努力,接连通过了童生试、乡试。值得一提的是,纪晓岚在乡试之中取得第一名,荣获解元。此后,纪晓岚顺着大清帝国延揽人才的渠道一路向上,在乡试之后先后参加了会试和殿试。
会试对于纪晓岚来说一波三折,第一年落败了,之后因为母亲过世他要在家守孝未能参加。直到六年之后,他终于在会试中展露头角,并由此打开了通向殿试的大门。这场殿试,纪晓岚中二甲第四,这样的成绩比起我们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略低,但是在众多帝国儒生的竞争中能获得如此科名已属不易。就这样,纪晓岚的官旅生涯也就从此开始了。
科考放榜
在电视剧之中,纪晓岚与和珅是乾隆身边的红人。但真实的历史也是如此吗?殿试之后,纪晓岚便开始在翰林院工作。但他在帝国臣僚中并不惹人注目,要想发迹,还需要获得乾隆的赏识。纪晓岚的运气确实不错,进入翰林院之后呢,陆续参加了几次乾隆出席的宴会,包括元宵宴寿宴等等。古代的宴会当然少不了赋诗作对这样的文学活动,纪晓岚非凡的文采在这些活动上给乾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他赢得了乾隆的赏识。反复几次之后,乾隆对他是恩宠有加,提拔他做翰林院侍读学士,加了四品的官衔。对于此时的纪晓岚和他的家人来说,安稳、舒适的生活算是到来了。
王刚饰演的和珅
熟料命运弄人。纪晓岚一家安稳的生活因为一场意想不到的事件而被打破了。纪晓岚与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是儿女亲家,因为亲家卢见曾犯罪,乾隆下令抄家,纪晓岚出于私心,将机密告知其亲家。
在中国传统的人情社会中,两个家庭成为儿女亲家,就标志着命运被紧紧联系在了一起,甚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诛九族”便是典型的代表。纪晓岚因亲家之罪而被撤职流放到乌鲁木齐。
乌鲁木齐地处边境,此次贬谪可以说是纪晓岚政治生涯中遭受过的一次致命打击,同时也让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张铁林饰乾隆帝
在专制集权到达顶峰的清朝,皇帝的一道命令便可以决定一个人、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的生死荣辱。和那些老死边地的贬谪之人不同,纪晓岚相当幸运,因为皇帝还记着他,并赦免了他,召其回京。其实,正是从这里开始, “大清第一才子”的故事才算真正开始。
从流放之地回来的纪晓岚再次因其文才,让乾隆对他刮目相看,所谓“幸热河,迎銮密云。试诗,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为题,称旨,复授编修”。纪晓岚的文学功底在应制作诗、为君命篇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也深得皇帝喜爱,至此,纪昀的人生旅途也开始安稳下来。
《铁齿铜牙纪晓岚》剧照
回京之后不久,《四库全书》的编修工作便开始了,纪晓岚奉命在其中工作。后因为才能出众,被大学士刘统勋举荐为总撰,纪晓岚的一身才华终于有了施展之地。纪昀也不负使命,他不仅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失的篇章,还阅读了各行省所进献的书,评定排列了顺序,并写了《提要》呈献给皇上。
因为《提要》写得出众,纪晓岚被再度提拔。《提要》究竟是出众到什么地步呢?史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撰《四库全书提要》,进退百家,钩深摘隐,各得其要指,始终条理,蔚为巨观。” 确实,能够把《四库全书》这样一部涵盖古今如此多文人著作学派的大书的基本内容,条分缕析地梳理清楚,还要用相对简练的语表达出来,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事情。
涵芬楼镇店之宝《四库全书》
经过九年的编修,恢弘巨著《四库全书》终于编写完成,进献给乾隆帝。“上曰:‘表必出昀手!’”这是皇帝对纪晓岚才华的又一次肯定。当然,在编撰《四库全书》的过程当中,因应满族统治者的专制统治的需要,纪晓岚等人也对大量传统的汉族文化经典进行了肆意的裁切删改,这对于传统文化来讲是一种巨大的破坏和损失,这一点我们也是应该看到。
编修工作本身就异常艰难,同时还要调解一群文人之间的的关系,应付时常来考察的皇帝,修书这十年间,纪晓岚性情大变,从自命不凡,讽刺他人,到游走于各种势力之间,世故圆滑。因《四库全书》编修之功,乾隆对纪晓岚恩宠有加。其次子纪汝传多次拖欠赋税,被人告上官府,乾隆也将其赦免,没有问罪。
除了编撰《四库全书》之外,纪晓岚传世的著作还有《阅微草堂笔记》。这本书与《聊斋志异》齐名,不仅讲述了狐鬼神仙的传奇故事,更是借鬼怪在讲人心。
鲁迅先生对《笔记》评价颇高:“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
阅微草堂
在我们的印象中,和珅是乾隆朝一大巨贪,而纪晓岚便是与和珅斗智斗勇的亮辅贤臣。但历史似乎并非如此。
纪晓岚大和珅20多岁,面对一个锋芒毕露的青年才俊,纪晓岚好像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他们的关系更像是“忘年交”,政见不同时,两人在朝堂上肆意争论,有同一目标时,两人又默契十足——这点默契在修《四库全书》是尤为凸显。二人私交还算不错 。
但是我们都知道,后期的和珅把握朝局,但纪晓岚又是帮助嘉庆继位的股肱之臣。那么在和珅掌控朝局时,曾经桀骜不驯的纪晓岚又是如何生存的?流放之后的他在官场上变得事故圆滑,再加上曾经与和珅共事并不断提醒和珅,纪晓岚便在风起云涌的朝局中谋得一线生存空间。
纪晓岚故居
作为一个传统官僚,纪晓岚的官运起起伏伏,为官做事也是克尽本分;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他为编撰《四库全书》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百姓心中,他风趣幽默,救济天下;在学者心中他是御用文人、世故老人。
对于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应该秉持公正的态度。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却也固定了他的形象。但我们所熟悉的只是他的一个侧面,真实的他还需要我们从历史中去寻找,去发现。
《清史稿》,中华书局1997年版。
何国松:《纪晓岚传》,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河南师大春秋学社)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乾隆五十五年,一尼姑向纪晓岚求对联,结果他张口就对尼姑说:“一扇直通;两扇敞开”,谁知,尼姑听后瞬间羞愤难当竟破口大骂,纪晓岚反连连大笑道:等等,我还没说完!
只见纪晓岚不慌不忙地提起笔,在上联中加上了“西天路”,又在下联中加上了“大千门”,对联也就变成了“一扇直通西天路、两扇敞开大千门”。
刚刚还在破口大骂的尼姑瞬间愣在了原地,回过神来后,眼神充满了尊重与敬佩,纪晓岚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不失风趣幽默的情况下,巧妙地将两句充满侮辱的文字改成了展现佛家博大精深特点的对联。
据有关的记载,凭借纪晓岚的对联,这位尼姑所在之地香火旺盛,前来拜师学艺的少男少女也不在少数。
这就是纪晓岚,他的风趣幽默、风流倜傥在整个历史长河中也是属于最顶端的,我们可以几个有趣的故事深入了解纪晓岚。
狼狗之争。纪晓岚刚刚在仕途上起步的时候,担任了清朝的侍郎,当朝的尚书和御史一向看不惯纪晓岚的作风,想了个方法,打算狠狠地羞辱他一番。
这天,尚书和御史一起来到了纪晓岚的府邸,看见了趴在地上的大黄狗,就问道:“是狼(侍郎)是狗?”,看似是一个问题,其实是在用谐音骂侍郎纪晓岚是狗。
作为曾经的解元,纪晓岚一下就反应过来了,脑筋一转,答道:“这主要看尾巴,上竖(尚书)是狗,而下立则是狼。”
通过同样的谐音,纪晓岚施行了一次漂亮的反击战,不服气的御史又发难:“那按照你的道理,它是吃屎还是吃肉呢?”
“遇屎(御史)吃屎,遇肉吃肉”,纪晓岚不失风度地回复让两名有意为难他的人直接沉默,随后灰溜溜地从纪府离开了。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纪晓岚巧妙化解别人的讽刺了。
当初,一名小太监受到了上层人物的指使,打算在文字上做一些手脚,抓住纪晓岚的小辫子,让他出丑。
太监故意在纪晓岚下朝回家的必经之路上设置障碍,拦下纪晓岚,纪晓岚见状也猜到了七七八八,就对小太监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好了。”
小太监不明所以地点头答应了,不料纪晓岚只说了几个字:“从前有一个太监……”。
说完扭头就走,被引起兴趣的小太监马上抓住了纪晓岚的胳膊,问道:“下面呢?”
随后,纪晓岚露出了标志性的笑容,“下面?下面就没了啊”。
接着挣脱了太监的束缚,大摇大摆地回家了,可怜的小太监根本没有听出纪晓岚的嘲讽之意,还把自己要做的工作给忘了,没有过多久,小太监就消失在了皇城的尔虞我诈之中。
纪晓岚不仅可以巧妙化解别人的针锋相对,而且在遇到一些行事不公的小人时,也会用幽默地语句维护正义。
和坤是清朝时期出了名的大贪官,在被抄家之前,和坤家的财富甚至能够比肩大清国的国库,与正直的纪晓岚自然也就是死对头。
一次,在上朝之前,工部衙门的小吏粗心大意,不小心让整个衙门失火,皇帝得到消息后,急忙命令金尚书前去修理。
和坤听到消息之后,就对自己的爪牙说:“借金尚书之事,在下不才,突然想到了一幅上联,水部失火,金尚书大兴土木”,为了迎合和坤,大家都在称赞和大人有才,将五行都包括了进去。
只有纪晓岚嗤之以鼻,对道:“北人向南,和中堂不是东西”,纪晓岚不加掩饰地批评和坤幸灾乐祸的行为,和坤听了之后,虽然愤怒,但也只憋在心里。
除去大臣之间尔虞我诈,纪晓岚在面对乾隆的时候,也有着不俗的表现。
一次,乾隆有意地想刁难纪晓岚,就让纪晓岚陪他对对联,“两碟豆”,乾隆思考良久后,不慌不忙地说道,纪晓岚敏锐察觉了一丝不对劲,想了想“一瓯油”。
乾隆见纪晓岚上当,哈哈大笑,“朕说的是花丛两蝶逗,爱卿下次可要听清楚了,免得贻笑大方。”
“没错啊,万岁,臣对的正是‘水上一鸥游’啊”,早有防备的纪晓岚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答案,这可让乾隆有些下不来台了,没有想到会在众多臣子面前被纪晓岚漂亮地反戈一击。
不过事后,乾隆也展现了帝王大度的一面,没有惩罚纪晓岚,反而赏赐了大笔钱财,褒奖纪晓岚的才高八斗。
这就是纪晓岚,一个充满了幽默情趣的大才子,不会被世俗所干扰,一心维持着自己内心的正义,这也就是两朝皇帝都十分看重他的原因,这样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