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产业结构是什么
产业结构这一概念是1930年最早提出的,用阐释在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不同产业之间的结构关联。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产业之间的关系,产业结构变动一般是指各产业比重的变化以及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动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度两个因素引起的,变动过程中一般会带来产值比重、就业情况、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
2 产业结构的划分
为了较好满足特定需求,经济学家根据产业某种共同属性及研究目的将国民经济中不同的产业进行归类,目前学界有以下几种常用的分类法:
(1)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简单地将各产业部门分类为三大产业,是目前全球各国或地区最常使用的分类法,被世界各国政府广泛应用于经济的统计研究。该分类法最初是由费歇尔在出版的《安全与进步的冲突》提出的,并根据社会生产和产品流通的发展顺序进行了划分。经济学家柯林基于费歇尔的研究成果,将各产业部门分为三大产业,并详细阐述了三大产业的发展规律。第一产业是指生产活动直接从大自然获得原料为主的产业部门,生产加工相对原始和简单;第二产业是指通过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将第一产业的产品生产加工成新产品的产业部门,相较而言,第二产业的生产加工较复杂;第三产业是以生产无形产品和服务为主的产业部门。
(2)资源密集分类法。按照劳动力、资本、技术或知识等生产要素对最终总产出的重要性及贡献程度来划分,产业部门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活动主要消耗大量劳动力资源的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畜牧业、食品加工、纺织业等;二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活动主要消耗大量资本要素的产业,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的生产制造、钢铁、石油化工等。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或较为落后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及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比重占绝对的优势。三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指生产活动主要依赖于技术或知识的产业,如电子计算机、精密机床、通信和半导体、航空航天器、高级医疗器械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由于科学技术较为领先,人口素质较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占比较大,能够拉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3)标准产业分类法。纵观世界历史,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均颁发了当地的国民产业分类标准,但这种产业分类上的不一致必然导致统计口径的不一致,给学者们进行世界性的宏观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因此,为了统一统计口径,1971年联合国颁布了权威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它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0大类,又将10大类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
以上是关于产业结构的定义及相关知识的分享,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三个皮匠报告的行业知识栏目
推荐阅读:
2021年中国光伏银浆行业产业链结构及电池技术路线研究报告(32页).pdf
2020中法英美国日本酒类产业市场消费结构趋势分析行业研究报告(37页).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