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规划政策可能会有不一致。以本地为例,先说规划方案:
1、修建性详细规划首先要遵循城市总体规划、片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一级开发阶段做的修详规大多是一级开发商委托设计院做的(很多时候并不完全基于市场定位和需求),这个修详规的目的主要是获取土地出让规划条件。
2、土地出让后,看各地具体规定了。一般情况下,房地产商获取土地后,在土地出让规划条件以及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允许范围内,根据项目运营的需要,会制定比较详细的规划方案,这个方案和一级开发阶段的修详规出入可能就比较大了,该方案通过审批后,规划部门会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3、房地产开发的整个过程,监管越来越严格,针对各个环节都有一些详细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定,遵纪守法前提下,即使对方案进行大的调整,应该也无可厚非。
现在来说调整,先说开发商主动调整的情况
1、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的方案要再进行大的调整,是一件让开发商非常头痛的工作,头痛程度与各地监管力度有关,三四线城市估计现在还相对容易。在监管严格的地方,开发商并不愿意随意调整已取得许可证的规划方案。
2、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在项目方案扩初及施工图设计过程中,一些细节方面还是会发生变动的,有些变动可能会对业主利益产生影响,这个时候还没开工,有些开发商会征询规划意见,采取比较正规的方式来调整,有些地方或者胆大的估计就直接开工,至于最终怎么通过各种审核就不知(hao)道(shuo)了。
3、其实个人认为按正规的五证程序实施的项目,调整方案并经过正规审批,并不违规。
被动调整的情况:
1、规划政策变动导致的调整,这个情况真有,见过有一个项目连续两次方案在规划审批阶段都刚好遇到规划政策比较大的调整,不得不再做第三次的,三个方案的调整规模都是颠覆性的,相当地奇葩,开发商底子不厚一点的话,直接就拖死了。这个真不怨开发商。这个行业有些事确实很无奈的。
2、意料之外的情况导致的调整,比如方案通过后,突然决定在附近修个机场,你限高得改;修个铁路,你退让得改;基础施工时候发现个断层什么的正好在你地底下,满眼都是泪……
题主没说明调整的具体情况,不是很好判断。
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应严格落实尚未规划相关要求,符合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中建设区范围不与调整,不得突破上位规划中确定的楔形绿地、生态间隔带的空间控制要求;应坚持地区人口控制要求,住宅用地总量不得增加。
1.严格落实生态控制要求
2.注重产城融合。统筹分析区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现状,生化论证区域功能定位,提升地区产业能级,合理确定居住类型和空间布局,改善地区生活环境品质。
3.塑造宜人的生态环境。
4.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加文娱功能
5.完善交通市政设施。应提高支路网密度,设置合理的宽度和先行。加强交通规划,提倡低碳出行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施政系统设施用地和控制要求。
6.集约利用土地,合理确定容积率。
7.避免单纯考虑就地平衡而通过调整规划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