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离沪旅游诸多不便,因此魔都的几个市内游玩景点成了香饽饽,特别是上海天文馆一度一票难求。不过随着暑期结束,疫情常态化管理下人民生活步入正轨,最近天文馆的门票好抢多了。
首先分享一下购票的经验:
上海天文馆只能通过微信公众号购票,其他渠道飞猪闲鱼黄牛等也是帮你在微信号上抢票。目前公众号上可以购买三日内的门票(含今日),大家请提前安排。疫情下场馆依旧实行限流措施,上午下午各500人入场,馆内影院暂时关闭。
?如今双休日的门票还是比较紧俏,需要守着点下单。平日票就好买多了,特别是下午票。
闲鱼上黄牛要加价100%,而且还要提供身份证信息,个人认为还是不要冒险。
建议抢票前一天先将自己和同游人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录入。?
这样真正抢票这天可以直接点击+实名信息导入。考虑到手机操作动作会比较慢,可以考虑在电脑微信端抢票。
之后一步是输入购票人手机号码,可以先把号码拷贝到剪贴板,下单时直接Ctrl+V粘贴。
最后一步是拼图验证,防止代码抢票。如果一切正常,系统会跳出付款二维码,微信支付即可完成抢票流程。
上海天文馆位于上海的最南端,浦东新区的临港地区,开放时间为9:30-16:00。从上海大部分地区前往临港都是一段遥远的路程,相对而言,还是乘坐地铁更为便捷。
16号线滴水湖站下车至天文馆只有大概一千米的行程,步行10分钟即可到达。
值得一提的是,16号线是有大站车和直达车的,算好时辰可以节省不少时间,记住要在龙阳路二号站台上车。大家可以收藏以下时刻表:
疫情期间,天文馆球幕影院和不少交互设备是关闭的,甚是可惜。但是同时因为限流的原因,游客也少了很多,游览环境有所改善。一般2个小时就足够兜一个遍了,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考虑到临港地区的另一景点“航海博物馆”逛一下。
天文馆的造型很有特色,由圆洞天窗、倒转穹顶和天象厅球体组成,可能俯瞰的角度会更加震撼。
进入天文馆已近中午,所以首先考虑的是觅食。天文馆的网红冰激凌自然是不能错过,馆内多个地点可以买到地球冰激凌,仙女星云冰激凌,每个25元,第二件8折。
冰激凌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口感比较综合,混合了各种水果口味;相对而言,仙女星云会更甜一些。
我们是从B1开始游览的,这里可以吃一些简食,如果自己带了吃的,也可以在B1层享用。其他楼层的展厅内是禁止饮食的。
点了份盖饭,味道真不这么样,就是便利店20元以内的盒饭,天文馆这里卖48元,同样是微波炉加热。
B1层有个好奇星球的儿童展区,不过也关闭了。唯一值得一看的就是球幕影院的外观了。
一楼有一些有趣的物件,比如这个“傅科摆”。
傅科摆是一个单摆,底板有一个量角器。单摆振动时,振动面依理应保持不变,但因地球在自转,在地面上的观察者,不能发觉地球在转,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却发现摆的振动面不断偏转。从力学的观点来看,这也是由于受到了科里奥利力影响的缘故。这项显示地球自转的装置,是1851年傅科在巴黎首先制成的,虽然早在1650年,已有人观察到摆的振动面在缓慢地旋转,但却未能对此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所以我们现在把用来显示地球自转的这种装置叫傅科摆 。
美国艺术家安东尼·豪(Anthony Howe)的雕塑《朔弦晦望》,通过底部的单枚齿轮带动上方的圆形叶片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旋转,模拟出地月之间精妙的关系。
第一个展厅是“中华问天”。介绍中国历史中的天文知识。
中华天文,历经数千年的勤勉观测,产生了浩如烟海的天象记录,独特的东方思维更是创造了将天象与帝国命运紧密相连的独特天学体系,以及有序传承、持续提升的复杂历法体系。伴随西学东渐的冲撞,不断传入的科学知识最终改变了传统天文的形态与功能,也使上海成了中国近代天文学的起点。
其实中国封建时代末期也受到了外国天文学的影响,比如以下这段有趣的历史。
随后步入“家园”展厅。通过声光电效果展现太阳系和银河系的璀璨。
“家园”展区,通过宏大的场景设计,营造出神秘而美丽的星空氛围。漫步在太空中,人们逐渐加深对太阳系和银河系的了解:其它星球上有水吗、有极光吗?有火山吗?我们究竟身处宇宙的何方?
亲手感受不同行星的重力大小。
可以通过展厅中的楼梯直接上到“宇宙”。
发觉不少游客都没有注意到这条路线,两个展馆之间还有一条美丽的长廊,介绍了宇宙和生命起源之间的联系。
“宇宙”二字总能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无尽的虚空、浪漫的星河、神秘的黑洞,仿佛凝望本身就是永恒。“宇宙”展区共有“时空”、“引力”、“光”、“元素”和“生命”五个主题区,从不同的视角展现宇宙的运行规律,直击现代天文学最核心、最前沿的概念。在这里,你将与大师面对面,拥抱人类天文学史上的智慧闪光,从多角度、多学科探索星空深处的天文学奥秘。
学到了不少天文知识。
这面墙很漂亮,展现了人类历法和天文行星运动之间的关系,引得不少游客驻足拍照。
终于有一些硬核的物理知识可以学习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墙上的大黑板都是可以触摸交互的,可以自由选择个人感兴趣的内容点击查看,还有有趣的实验和习题方便理解。
不得不说天文馆的室内设计非常前卫,非常适合打卡拍照。
最后一个展厅“征程”。
“征程”展区,顾名思义就是全景式展现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漫漫征途,从古人的思考到近代天文学革命,当今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及研究计划,各种天文卫星,更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嫦娥探月、天空实验室和火星探测计划。这个展区将更多地依托科学故事和对未来的畅想,来激发游客对科学探索方法和精神的了解,以及更深层次的文化思考。
第一个上太空的地球生物——太空狗“莱卡”。看完它的故事觉得有点可怜,本来活得好好的流浪狗莫名其妙就“升天”牺牲了。
作为我国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和加加林,阿姆斯特朗被列在了一起。
我国的登月探测器“嫦娥五号”的模型。貌似这里还有个登月的VR展示,同样因为疫情暂时关闭了。
这是我觉得馆内最有意思的展品,1:1还原的“天宫一号”天和核心舱模型。
游客可以进仓亲身感受宇航员的生活。
电子设备也是可以交互点亮的,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
通过投影设备可以和航天员们近距离接触。
场馆设计非常有心,几个核心展厅都是相通的,围绕着同一个地球和太阳,沉浸感非常强。
离开天文馆可以看到远处的天文台——“望舒”天文台。本来也是可以预约入内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原理知识的。
上海天文馆作为魔都的标志性景点,肯定是不容错过的;像我这样的天文爱好者,看得真是脑壳疼,要汲取的知识实在是太多了!光是相对论就让我消化了好一阵!
不过因为疫情影响,可看的东西少了不少,本来想去体验一下直径三十米的球幕影院,这次也错失了,非常遗憾。但是我对天文馆馆内的餐饮非常不满意,饮食条件甚至还不如旁边的航海博物馆,至少那里还是现烧的,还是有待改善啊。除了临港地区的上海天文馆,航海博物馆,其实附近还有不少景点适合打卡,比如新场古镇,野生动物园等等,都在16号线沿线,同样值得一去。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